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YJ.WU

在庸庸碌碌的工作中,如何維持「品牌」思維?

已更新:2019年1月28日



在忙碌的日常工作之中,如何維持從品牌角度思考、觀察,並將品牌理念注入在日常工作的每一件大小事中,成為了一項重要的課題。

在我們的生活中,曾經都偶然地遭遇過一次以上改變我們看待事物態度的事件。舉例來說,許多人在經歷過了打工渡假的經驗之後,便徹底的改變了他們對待人生的態度。


不過更多時候,這些事件對我們影響力,都在事件結束之後,隨著我們回歸到日常工作生活後,逐漸歸於平淡。


對於我而言,從一路理性的求學與就業背景,一腳踩入感性的品牌世界,就是改變我思考方式的轉淚點。只不過,從品牌思維高昂的英國回到代工產業為主的台灣,在心態轉變上,就有如從高談夢想願景的高空中一路下墜到追逐效率、成本的地面上。


如何將心態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,成為了我自身重要的課題。


更甚者,如何將兩者的優點互相結合,在看似不相干的產業中迸出火花,變成了大家都期待發生的改變。

以下五個方法,是我認爲即便身處於品牌理念相對薄弱的環境中,仍然能維持「品牌思維」的方法:



一、觀察 x 紀錄


當一個人身處在完全陌生的環境時,身體感官會放大,並且因為一直接收新的資訊(不僅是產業資訊,也包含陌生的工作環境)而處於一種高度緊繃的狀態。


這樣的狀態,其實是觀察新事物最棒的時機,因為多數人的觀察敏銳度會隨著對於環境的熟悉度增加而遞減。


這個階段因為還保有上個領域的知識,我們會習慣用本身擁有的知識去解讀在新環境接受到的新資訊,因此,這個階段其實也是新想法最多產的時候。

也就是大家常說的:「外來的人,容易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」。

換句話說,當我進入到製造業,看似只是單方面的重新學東西,其實不自覺的,我會使用先前在品牌顧問中的知識去解讀新的資訊。


不過這個時候的新想法是相對雜亂而且沒有邏輯的,因此,除了觀察以及激盪想法之外,適當的紀錄是一件必要的工作。否則,很多新的想法一閃而過,其實很可惜。


當慢慢地對新環境越熟悉之後,再回頭檢視記錄下來的想法,就能歸類出哪些是有真的能產生改變的火花。



二、持續接觸 x 保持更新


要維持對一個領域的靈敏度,沒有比「持續接觸」該領域的資訊來的直接了。如果要想維持能持續從「品牌」角度思考問題,持續接觸相關資訊也是必要的作法。


當我們身處在單一產業時,我們會透過各種管道得到產業最新的訊息。但我們往往會疏於更新其他產業的資訊。比方說,我現在身處於製造業,就不那麼積極地更新品牌領域的最新動向。因為這些最新資訊並無法為我帶來最直接的幫助。


這一點是很可惜的。因為當我們曾擁有與同業人士不同背景(不一定是品牌),相較於其他人,我們就具有更容易吸收一個以上產業資訊的優勢。


而且,讓自己保持在持續接觸新資訊的狀態之下,才能延續第一點提到的「觀察敏銳度」,也才可能維持用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。


至於應該透過哪些管道接收最新的品牌資訊呢?


許多的品牌顧問公司都會更新最新的品牌動向,像是國際知名品牌機構「Interbrand」、「BrandZ」都會定期更新品牌業界的動向。透過關注這些品牌顧問機構的社群媒體,也常常能得知知名品牌的動向(比方說,誰又換了Logo…)



三、「打造品牌」其實是一件自己的事


「所有的事物都可以被當作是一個品牌」(這也是“品牌視角”的核心理念),最基本的品牌單位,就是我們自己本身。

追根究柢,打造品牌最單純的方式就是從自己做起。

我們希望一個工作環境或一個產業變成什麼樣子,那就從自身做起吧,從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開始做起。


你是每天走進公司,一整天下來就跟著公司的一切體制工作;又或者,你想傳達濃厚的個人品牌形象,從衣著、講話方式、辦公桌的整理、辦公用品的選擇,等各方面,都精心的營造屬於自己的個人品牌?


也許你曾發現,只要辦公室中曾經出現過這樣比較標新立異的同事,整個辦公室的氛圍都會顯得比較不同。這些不同有可能是,比較歡樂、比較明亮、比較創意、比較有效率,等等。

如果你的辦公室沒有這樣的同事,那就讓自己成為這樣的影響力吧!


你會發現,「打造品牌」其實是一件自己的事,然後,你會慢慢的在同事身上,看見你的個人品牌影響力。



四、尋找有相同理念的團體


當你的個人影響力,擴大到其他同事,擴大到了一個辦公室、一個部分、甚至是整間公司,接下來你需要的,是找到更多擁有相同理念的團隊、組織一起努力。


當你嘗試將「品牌」運用在「企業營運」中,你所要考慮的不僅是「想」怎麼做,同時也應該思考「該」怎麼做。


你該從哪個角度著手?該從外部還是內部改善?許多層面,都是當品牌思維從理論落實到執行面上會需要考量到的問題。


這些考量,如果有人能夠幫我們一把,會順利許多。


雖然相較於許多國家(歐美、日、韓,等),品牌概念在台灣的發展相對比較緩慢,但據我本身的了解,在台灣無論是政府或是私人企業,都慢慢的越來越多人關注企業的品牌發展。


舉例來說,經濟部工業局的「Branding Taiwan」計畫,目的就在於強化台灣品牌企業競爭力。


藉由找到這樣一群擁有相近理念的團體組織,原有的「品牌思維」也有機會能夠更深化、更全面,同時也更具有實踐的可能性。



五、不斷回到原點


「品牌建立」原本就是一條漫漫長路,除了外顯的品牌建立(品牌形象、logo、設計,等),更重要的是如何將「品牌」這個概念深植在日常,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中,讓大家都能認同。


在許多的「品牌」相關文章中都提到,每個成功的品牌,都存在著一個「為什麼(Why)」。這個「為什麼」的最核心的價值,就是讓我們反思,如果今天排除掉了「賺錢」的這個考量,這個品牌存在的理由是什麼?


也是這個「為什麼」驅動著我們前進。是原點,也是動力。


每個人的「為什麼」都會不同,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就停下腳步回頭檢視自己的初衷,同時審視一路上做出的行為與決策,是不是都緊貼著初衷不變。


 

許多的朋友在進入職場後,就好像失去了靈魂,忘了自己的初衷,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(包含我自己),特別是當我們踏入跟我們預期完全不同的工作環境時。


這篇文章,也可以看作是作者寫給自己的提醒文,如何在品牌思維相對薄弱的環境中,仍然透過品牌角度思考。想做品牌,不一定只能在充滿創意、活力的環境中。


透過不斷的觀察來找尋不同產業間新的火花,慢慢建立自身的影響力來擴大影響範圍。從小到大、從內到外,慢慢影響整個產業,其實這不是就是「品牌」的價值嗎?


我想,這也就是「品牌思維」!


#品牌思維 #觀察紀錄 #庸碌日常 #保持更新 #個人品牌 #為什麼

75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